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LULLER & KUKOO
Ishinomaki Lab x Studio Adjective Talk Event 設計對談分享會
July 29, 2020
Ishinomaki Lab x Hong Kong-based design firm Studio Adjective (@studioadjective) had a conversation on 30 July 2020. Keiji Ashizawa (Founder) and Rebekah Cheng (Project Manager) of Ishinomaki Lab chatted with Emily Ho (Founder & Marketing Director) and Wilson Lee (Founder & Design Director) and delve into the works of each company, origins of the collaboration, and current as well as future projects.
July 30, Thursday 2020
18:30 Hong Kong / 19:30 Japan / 11:30 London / 12:30 Copenhagen
*Talk event will last approximately one hour.
*Please note that this talk event will be in English.
Emily Interviewed by 澳洲航空 Qantas Airline 70周年
February 27, 2019
Thank you Qantas and Morning Studio for inviting Emily to participate the Qantas's 70th anniversary interview video shooting.
Date : 18 Feb 2019
The Video on SCMP.com (CLICK )
Commercial Radio 商業電台 (About Studio Adjective & 石卷工房)
March 06, 2019
We are so excited to be invited by Commercial Radio 商業電台
for an interview about our collaboration with IshinomakiLab.
Thanks Mali, Ning and Oscar for the wonderful time !
Date | 7 March 2019
Time | 4:30 - 5:30pm
Program | 毒檸王國
Designer Sharing Night @ THE NATE
February 26, 2019
Topic : Is it a great challenge designing for small or big spaces?
題目:設計小型或大型空間較有難度?
Date | 27 Feb 2019 (Wed)
Time | 7-8pm
Venue | The Nate, 12/F, Communal Area, 176 Nathan Rd, Tsim Sha Tsui.
DESIGNER SHARING AT PMQ 從空間感到歸屬感
August 24, 2018
當「空間」有了人的參與,就會提升為別具意義的「地方」,而設計就是為其中的轉化鋪陳,為空間注入情感和生命。是次講座邀請到建築及室內設計師Wilson Lee與電台DJ細蘇進行分享及對談,從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切入,探討空間與人的聯繫。
Wilson將透過空間設計的案例,闡述每個細節如何牽引人與空間的互動,甚至訴說故事,將本應陌生的環境轉化為可以暫時或長久安心停駐,隨之產生歸屬感的地方。
細蘇則會分享他對世界各地不同空間的音樂氛圍的觀察,以及他如何以音樂去回應空間。細蘇更將為是次講座特別設計一張歌單,於活動當天現場播放。
[ 活動詳情 ]
時間|25/08/2018 (六) 15:00-17:00
地點|HUB (S710-711), PMQ元創方 (中環鴨巴甸街35號)
主題|從空間感到歸屬感
講者|Wilson LEE、細蘇
語言|廣東話
主辦|PMQ元創方
PRELUDE - 偶然 墨情
August 01, 2018
[ 偶然 墨情 ] - Aesop 選址歌賦街開業,利用秋季開業前的時間設置期間限定店,以簡約的藝術裝置向中上環的傳統印刷工藝致敬,讓途人欣賞印刷之美。 Aesop 向來尊重建築及室內設計,著重店鋪融入當地的環境和街道。是次限定店的設計亦沿用品牌一貫的設計理念,利用本地特色文化作為取才以及品牌對質感的重視:店內的牆身和地面保留舊店清拆後的原有肌理以及黑色旋轉樓梯,再從社區中獲得兩部凸版印刷機來印製詩人徐志摩先生..... Read more
COMMUNITY'S OBJECT
January 25, 2017
有趣而動感的畫作其實佈滿我們的社區內,這些畫作沒有什麼名貴畫框框起,但一樣漂亮。 今次我們選用牆身角落的一條龍,利用畫框,讓龍變得突出,像展覽館一樣。將空間變成一個藝術展覽。
【VERY CITY 非常號外】 VIDEO CHANNEL
《號外》策劃,全新創意生活文化影像平台。
邀請本地文化導航者,用手邊簡單器材,拍下靈感乍現、城市一.... Video
COMMUNITY'S OBJECT
January 18, 2017
【VERY CITY 非常號外】- Community's Object - Stairs by team of Studio Adjective
公司附近一條長樓梯,每天都會重覆地經過,上上落落,還有其他有趣的方法去步行方式嗎?昨日拍攝,我們嘗試用新方法讓身邊不起眼的物件變得有趣。全體同事下載了拍子機程式,跟著拍子一齊行,雖然行到身水身汗,不過很有趣。
《號外》策劃,全新創意生活文化影像平台。邀請本地文化導航者,用手邊簡單器材,拍下靈感乍現、城市一刻.... Video
【VERY CITY 非常號外】- 不能用的空間 by Emily @Studio Adjective
We complained that do not have enough space. After 5 mins walk uphill, we realized that we have so many space – un-usable space. "在5分鐘的中環至半山行人扶手電梯路程中能發現我們的社區存在很多被擱置的空間,一些『不能用的空間』"
《號外》策劃,全新創意生活文化影像平台。邀請本地文化導航者,用手邊簡單器材,拍下靈感乍現、城市一刻。每日一短片,從別人角度,看自身社會;從微細事物,看龐大世界。Video
【VERY CITY 非常號外】 - Community's Objects by Wilson @Studio Adjective
There're many forgotten objects and space in our community, waiting to be played and shaped.
《號外》策劃,全新創意生活文化影像平台。邀請本地文化導航者,用手邊簡單器材,拍下靈感乍現、城市一刻。每日一短片,從別人角度,看自身社會;從微細事物,看龐大世界。Video
逛書店
September 10, 2017
從小就很喜歡逛書店。開始讀DESIGN時因為經常要找REFERENCE,而當時的設計書籍價錢並不便宜,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不能說買就買,所以也養成經常到書店看書的習慣。不過,逛書店不是因為喜歡閱讀... Read More
愛上濃霧的美
February 06, 2017
這段時間不時要到國內工作,出發前的指定動作當然是先看看天氣預報,了解當地的空氣質素,再決定是否需要攜帶特別的保護裝備。霧霾,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糟糕。但是從不同的友人口中(攝影師是大多數...Read More
Designers 的 Co-working...
我們的工作室剛剛於西環完成了一個co-working space的項目,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做了不同範疇關於健康工作的研究, 除了令整體工作環境質素提升外,不同個體於同一個空間工作時有更好的互動性和歸屬感, 不單只是「有型地」租一張枱工作而已。
設計師,請為別人的家奮鬥。
August 31, 2016
設計師喜歡挑戰,喜歡於嚴苛的框框中求創新。尤其是住宅設計,處於現代大都市中,寸金尺土。空間越嚴苛、越不合常理,設計師們就越希望以五花八門的設計手法去解決問題。
近年本地發展商多次推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蚊型單位。除了睡覺和去廁所外,已經沒有空間進行第三種活動。設計師這時當然爭先獻計如何利用設計將細小空間用盡。Read More
MINIMAL LIVING - 極簡主義
October 31, 2016
近年日本開始盛行一種新的居住生活態度-「極簡主義」。崇尚「極簡主義」人的家,只有極少數必需的傢俬及日用品,衣服也盡量限制於不多於十套之內。一些文化研究結論指出中,很多奉行「極簡主義」的人原來大多數生命中曾經出現過一些挫折、又或許受不了自己家裡雜物堆滿一角,感受過擁有太多物質而心靈卻不能滿足的經歷等等.... Read More
建築與科技的融合 - 「の家」- by Wilson Lee
October 23, 2016
住宅建築與科技的融合,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議題。多年來,設計師都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居住質素。今次House Vision裡面,由Panasonic x 永山祐子 的「の家」展示了一個住宅建築與科技的優美融合。
整個建築是由一個簡單的曲線牆體由外到內組成,戶外到室內自然地連接起來。平面佈局是一個日本文字「noの」,因此稱為「の家」。頂部以一個薄薄的蓬遮蓋。簡單而輕盈的結構有利於不同地方組合住宅,而且亦可以按住客的生活規律運送到其他地方再行組裝。住客可以隨意於海邊、山頂、任何一個地方生活。外型及功能上看來就好似一個蒙古包.... Read More
東京House Vision展覽: 體驗未來居住新概念! by Wilson Lee
September 19, 2016
於東京青海進行的第二屆「House Vision」展覽剛剛圓滿結束。本屆繼續由原研哉擔任策展人,主題為「Co-Individual」,探討私人與共享、城市與鄉郊和社會年齡老化等題 目。「House Vision」並不只是一個由一堆建築家和設計師主導的展覽,相反是聯同不同類型的品牌企業(無印良品、蔦屋書店、豐田、Airbnb等)透過不同的科技 和各業界技術去共同創作,實現未來居住的可行模式。錯過了2013年的首屆展覽,今次又怎能再做過?所以上月特地和同事們一起到來吸收一下住家設計的新想 法。在這裡和大家於這兩回分享一下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兩個展覽館....Read More
露台得三呎闊?帶你到外國看真。露台 - by Wilson Lee
August 15, 2016
現在「露台」一詞,好像已經在香港的住宅項目中漸漸消失。還看香港住宅建築的露台設計,枯燥乏味、沒有人性化的考慮之餘,更淪為發展商的賺錢工具。政府早年為推廣環保設施,「環保露台」均可申請豁免計算進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因此發展商爭相於住宅建築興建,提升樓價。好像早年前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觀月.樺峰」,露台細得只能容下一人站立,完全沒有任何提升居住環境質素的價值......Read More
綠色辦公室,不讓工作「廢」下去 - by Wilson Lee
July 13, 2016
時不時我們都提及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而我們每天在辦公室的時間都不少,不知你的工作環境空氣質素是怎樣?現今要呼吸一淡新鮮空氣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將綠色元素帶進你的工作時間表裏面變得異常密切。傳統的辦公室給予人死板沉悶的環境,而辦公室往往是很多人每一天都需要長時間逗留的地方。健康的工作環境已經是一個探討多年的問題,究竟如何令辦公室真正成為一個對身體與心靈健康的場所,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所以是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將綠色概念融入建築設計的有趣案例... Read More
紐約Neuehouse-型到不行的工作室 - by Wilson Lee
June 21, 2016
Airbnb的始創人Brian Chesky曾經說過,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再需要「旅遊」,因為大家都已經處於一個「永久行動」的狀態。當人移動至不同的地方時,他們不會再擁有一大堆家具一起移動。人們能更自由地行動,而且行動得更自在。這也回應了近年Co-working space於世界各地的興起。在香港,不同形式的co-working概念亦收到不少人的青睞,人們只需帶同他們的手提電腦,租個位置,便可以隨時進出工作,沒有任何拘束。人們的工作模式漸漸改變起來,大家亦不需要一個固定的地方工作及開會,而且在co-working的空間內,更可以認識不同行業的人,增加了與不同界別的人溝通及合作的機會... Read More
墨爾本 - 雕塑般美麗的咖啡室 - by Wilson Lee
May 23, 2016
隨時隨地享受一杯咖啡,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曬著太陽等侍應帶給你位置,和陌生又似熟悉的鄰座談天說地,這都是墨爾本式咖啡室的特式。澳洲墨爾本以多咖啡店而聞名,走到墨爾本街上時,咖啡店就像連鎖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兩間在附近。筆者今次走訪了幾間非常特別的咖啡店和大家分享一下... Read More
看一個有「設計」的展覽 -艾未未及Andy Warhol 合展
April 28, 2016
喜歡藝術及設計的人,到外地旅遊時總會到訪一下當地的美術館,吸收一下當地的藝術氣息。筆者上週到澳洲墨爾本旅遊期間,亦特意到當地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參觀了一個展出了非常有份量的展覽-兩位當代最著名的藝術家艾未未及Andy Warhol的合展...Read More